西周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和政治制度分封制到底是怎么实行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58:18
就是上边的问题,历史书写的不是很懂。

1.分封制 鲁、燕、卫、晋(王族);齐(功臣);宋(先贤)
  西周建立后,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俘虏赐给王族成员,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封建制度确立后,它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影响:
  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立

  2、井田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在这种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属国王,层层分封后,受封的奴隶主贵族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不能随意转让买卖土地,同时还需缴纳“什一”之税作为贡赋,政治上要完全服从周王的命令,军事上要随同出战,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井田上奴隶集体劳动,其劳动果实完全被奴隶主贵族占有。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出现,奴隶主贵族控制着私田产品,逐渐出现“公田不治”的局面,再加上奴隶的不断反抗,井田制在春秋后期开始瓦解,鲁国的“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终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井田制我只知道这是一种封建土地私有制
大概春秋时期开始,井田制逐渐瓦解,
这代表在经济上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度

分封制,通俗讲就是天子把自己的领土赏赐他的儿子 兄弟 功臣等等去统治,这些人就是诸侯王,他们要向天子朝贡。
但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封国上的权利没有受到限制,
一旦诸侯王在本国的势力强大了,他们就有能力抗衡天子和其他诸侯王。
也就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具体程序上的井田制是怎样实施的,我觉得如果是高考复习的话,完全不用那么详细深究。。 另外我解释的比较倾向考点。 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