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3:41:12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亚洲),往印度以南方向传播的,如缅旬、泰国、斯里兰卡(古称锡兰)、老挝等国,称为“南传佛教”。往印度以北方向传播的,如中国,还有后来的日本、朝鲜等国,称为“北传佛教”。

往这两个方向传播的佛教发展过程是不同的,南传的佛教(主要指上座部)基本一直遵循佛陀的原始教法,按最原始教法修行,至今也没多大变化。
北传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为方便传播,融入了大量本土民间宗教内容,还有很多修习佛法者个人理解,比如经常被强调的“度他”思想,使得北传佛教内容越来越庞大。在北传佛教中也包含了佛陀的原始教法,但并不被重视。
“大乘”是北传佛教的自称,“小乘”是北传佛教为南传佛教冠上的称呼,南传佛教并不承认。

佛法能度所有众生,只要愿意修习,都能得度,佛陀的原本教法中并没有着重宣扬“自度”和“度他”的区别,不论是“自度”者,还是“度他”者,都得通过修习佛法,不修佛法,“度他”基本上只是一种崇高的幻想。
南传修佛者严格按佛陀的原始教法实践,慬遵戒律,勤修精进,以实际行动庄严佛法,受到人们的极大尊重,受他们的影响,机缘成熟时,也有不少人加入修行的行列,所以南传佛教,不能说就没有度他。
北传修佛者的受尊重程度是远不如南传修佛者的,这里面原因确实很复杂,但是北传佛教掺杂进太多非佛法的内容,导致北传佛教在修行实践的表现上,让人疑惑太多,无法得到众多世人心悦诚服的认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至北传佛教虽常宣扬“度他”的崇高思想,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明显。并且由于把太多精力放在了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度他”事务上,常使“自度”也无法实现。

事实上,自封“大乘”,并称他为“小乘”,人为将佛法分为大、小乘,就已是我慢心的体现,离佛法甚远了。

简言之:
小乘是“阿罗汉法”、“辟支佛法”,以解脱生死为目的。
大乘是“菩萨法”、“佛法”,以成佛为目的。
因小乘通常只能自度,又因小乘之“极果”未到“究竟”,故名“小”。
而大乘是在明心之后无量劫修行,因而能度无量众生,又因能进修到“究竟圆满”,故名“大”。

后学举阿含部央掘魔罗经,此经详述的非常清楚:

我說道者,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