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二战时兵源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43:36
我知道 战争期间越打到后面 经验丰富的老兵就越少

不过 还是很想各位详细的解说下关于德国兵力方面 兵源方面的具体情况

不是非常了解..随便说些好了

印象中..1936年.德国重新武装的时候..大概是把全国划分了13个军区..

德奥合并之后又增加了2个...吞并波兰的时候又增加了2-3个的样子..

德国所有的武装部队...基本都是在各个军区里征募..训练..组建...

战争的初期..尤其是苏德战争开始之后...

虽然...德国...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战斗素质都很高...战斗力很强

但是.与苏联这样国土辽阔..工业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征兵效率极强的国家对抗的话

即使胜仗连连...士兵们也是不断地..大量地被消耗着的...

到战争的后期..德国的人力资源已经接近红线..士兵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而且因为训练时间也被大大缩短...导致新兵死亡率升高...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再加上..希特勒因为不肯放弃“伟大的理想”..拒绝大量征召妇女进入工业领域

更是雪上加霜...(同期的苏联和英国的工厂里.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妇女.用来解放人力)

直接导致战争末期..德国征兵年龄一降再降..

最后组建的那些国民冲锋队(国民掷弹兵师,营等)

很多由不到15岁的孩子和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的..

战斗力可想而知...

另外..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在那时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

很多仰慕的人志愿支持第三帝国政权...当然也有支援加入军队的...

好象有法国人..瓦隆人(比利时的一个民族)..挪威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等等..

基本上..除了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和吉普塞人..欧洲大部分民族都有志愿者..

好象...因为国防军拒绝让非日尔曼人加入军队...

所以..这些外国人..基本都加入了党卫队...

以此组建了像SS第13师“克罗地亚第一”SS第14师“乌克兰第一”等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