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卷上,x=3是不是方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2:00:15
今天看了很多关于x=1是不是方程的回答,我感觉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回答中无外乎这样几个观点。1.因为符合小学课本中对“方程”的定义;2.可以把X看成1X,以满足ax+b=c这样的模式;3.x=1是一条垂直于Y轴的直线;4.某专家的观点。

纵观以上观点,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回答者是否是在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是否是教学工作者?这些姑且不论,我们来先来回顾一下方程在小学教材中的出现:是在给了大量的式子(x+7=22,6x-9=45……)的基础上得出的对方程的一个描述性陈述,严格讲,不是一个定义。其产生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由逆向思维转向顺向思维的一种转变。是用字母代替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的一个数量的。随后,在解方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天平的思路(天平两边增加和减少相同数量,扩大和缩小相同倍数,天平依然平衡)来解决,从而得出未知数到底等于多少,并书写为:“x=?”这样的形式。并特意明确指出,x的值是方程的解,即“X=?”是一个结果而非方程。如果x=1是方程,那么,学生在解答5x=15,x=3的时候,那你说他是求出了方程的解呢,还是化简了方程?显然,将x=1看成是方程的人,是没有教学经验的。
2.可以把x=1看成是1x=1,表面一看,貌似正确,我还可以看成是x÷1=1呢!而问题盲点就在这里,正因为它没有写成“1x=1”,而是写成了“x=1”所以,它不是式子,是一个结果描述。用天平的思路来解答,将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左边-1,右边-1(x=1;x-1=1-1;x-1=0,后边又怎么办?)或者;左边-x,右边-x(x=1;x-x=1-x;0=1-x,又怎么办?)。显然,将x=1在小学阶段判断成是方程是很不合适的。
3.x=1是一条垂直于y轴的直线。提这个说法的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他也忽视了,小学方程的意义。小学方程的意义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利用数量的相等关系来解决相关实际的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的。例如:已知蛋糕每个5元(单价),我有20元钱,可以买几个蛋糕?设可以买x个蛋糕后,可以列出这样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5x=20;20÷x=5;x=20÷5。明显的可以看出,第三个等式是直接求结果的,在实际教学中,凡是列成x=a b这样式子的几乎都没有转变思维方式(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转变)的。因为,x=20÷5,未知

当然是方程,X=3就好像2X=6,他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省略性的方程。

它是方程的解
如是这样,它就没有方程运算的必要
所以,不是方程

以上怎么都呢么多废话?
那个当然是了,方程就是含未知数的等式,x=3既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当然是哩喽!
你砸那么笨也!唉!

应该是一个方程把……也可以说是方程求解的根

它是方程

不是,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