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7:21:38
解释一下 ,看不懂此图。。。

青藏高原对于西风带有明显的分支作用,在高原南北形成两支明显的西风急流,在高原东部又会合,在日本上空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急流,这两支急流的活动和稳定性对我国南部和东部的降雨天气起着很大的作用。青藏高原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高空槽接近高原时,其南部为高原切断,停留在高原西部,而其北部向东移动,强度减弱,只有当移离高原后才重新得到发展,而对于高压脊和高压系统在接近高原时却有明显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扰动又可在下坡或下游引起低压槽的产生和高压脊的减弱,合理地解释了我国河西一带西北低压槽和西南地区低涡形成的地理背景原因。它们的经常存在,又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平均环流特征的形成,高原北部会有高压脊,南部会有低槽,在大陆东岸、日本附近形成大槽。我国梅雨天气与高原南北两支气流汇合于江淮流域相联系;西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高原东侧有一个" 死水区"的形成,还影响"昆明准静止锋"这一独特的地方性天气系统的形成,这是造成贵州一带坏天气的直接原因。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由于高原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高原与四周大气之间温度梯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它又引起高原附近地区风场和大气质量散度场的明显日变化;同样也造成了高原上空大气温度的区大年变化,发现夏季高原上大气是同纬度最热的,其东移将直接影响我国东部的天气过程,而冬季,由于高原中部强烈的辐射冷却,又加强了高原南边的南支西风。由于地形的动力作用与流过山地的气流紧密联系着的,虽然地形固定不变,但由于流过山脉的气流结构有很大的季节变化,使地形的动力作用也有季节变化,如夏季西风急流已移到高原北面,此时高原对西风分支现象不再出现,冬季经常观测到的高原抑制作用和屏障作用也就消失,而代之印度西南季风北上,在印度形成热低压,在青藏高原东侧形成西南涡。这些纠正了国际气象界普遍认为的地形对大气环流影响不变的错误观点。

高原隆起确实可以加强季风环流,隆起的地面由于空气覆盖的变薄,热力学反应更加敏感,在夏季气温上升快,形成一个热源,冬季气温偏低,形成冷源,相当于加强了海陆温差,从而加强季风环流。不过这个图我也只能看懂个大概意思,不能解释清楚,实在抱歉。

我看了你的问题,应该是关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风带的影响,及对欧亚大陆季风形成的影响问题。
非常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