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止观法门,怎样修习止观法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59:25

止观是在因讲的,修止观成就了得到的果就是定慧,就是佛法三无漏学里戒定慧的定跟慧。

止观法门是禅修的法门,可以分成两个部份,一个是止,一个是观,所谓止就是练习制心一处,乃至得九次第定,而观则是得定之后,於定中起观,观什麼呢?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乃至观一切诸法毕竟空。举个例子,心经一开始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观。又比方金刚经里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也都是观一切法空的修法,而不是拿来嘴上说说而已。

以上是次第禅观(次第就是循序渐进),也就是汉传佛教所说如来禅的修法,祖师禅也就是禅宗是另外一种修法,不讲次第,止观双运。

止观法门一开始最好找懂的法师学最基础的入门方法,然后你再看书或其他资料辅助,虽然法师说的跟书上说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因为你完全没经验也不懂,光看书自己学可能会出问题。

天台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者修止,自有三种。一者系缘守境止,所谓系心鼻端、脐间等处,令心不散故。经云:系心不放逸,亦如猿著锁。二者制心止,所谓随心所起,即便制之,不令驰散故。经云: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止心。此二种皆是事相,不须分别。三者体真止,所谓随心所念,一切诸法,悉知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则心不取,若心不取,则妄念心息,故名为止。如经中说云:‘一切诸法中,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二者修观,有二种。一者对治观,如不净观,对治贪欲;慈心观,对治嗔恚;界分别观,对治著我;数息观,对治多寻思等。二者正观,观诸法无相,并是因缘所生,因缘无性,即是实相。先了所观之境,一切皆空,能观之心,自然不起。”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
“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

最好从三十二身分修起
勿忘勿助,不离实际
以免将来坐成枯禅

止者,简单说就是诠定学,观者,诠慧学
在中国佛教,一般止观,就是指天台止观
最基础的入门是《小止观》(也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宝静法师曾经有过讲解,不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