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车裂”,“而秦人不怜”这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23:47

商鞅本意也许是想从严治国,却未免太苛刻了一些;太子不愿意迁都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商鞅割了太子师傅公子虔的鼻子;商鞅经常亲自查看囚犯,曾经一天杀700多人,秦国很快富强起来,但全国上下却没什么人喜欢他。
等到他带兵打仗之时,与原来的老朋友对阵,商鞅假意喊朋友过来叙话,朋友出于至诚过来时,他却把朋友囚禁起来,彼军无帅自然乱,商鞅大胜。
商鞅其人只知刑罚而不知赏赐,也没收买什么人心;等到后台孝公一死,太子登位之后,商鞅只好选择了逃跑,到了客店,店主却因他没文书而不敢收留他,始叹其作茧自缚;商鞅最后被腰斩时,举朝文武没人怜悯他,百姓甚至争食其肉。
也许他替秦国富强立下汉马功劳,但全国从君王到士兵到百姓,却无一人感激爱戴他,却皆恨之入骨;商鞅的一生是不是可以给现代的当权者们一点教训?

商鞅是法家,其变法过于严苛,使百姓见威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虽对秦国国力有所提升,但按现在讲就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并且由于在变法过程中触及了不少贵族的利益,也引起了整个贵族阶级的不满。

1、当时秦朝的封建化程度还不高,贵族差不多都是奴隶主。商鞅在封建变法的过程中,毕竟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得罪尽了朝中掌权的贵族。所以,朝中对他的变法应该没有什么好感,有了怨恨不足为奇。
2、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律法严苛,秦人畏之,老百姓对他也没有好感,到了秦末律法的严厉也是他灭亡的原因之一。况且,他真的谋反了。
3、地主阶级其实经过变法的发展还不是很强大,还不能承担起秦朝的全部,所以秦惠王和地主阶级选择了以商鞅的车裂来妥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4972118.html?fr=ala1
我觉得这个最佳答案分析的挺好的,看看吧。:)

司马迁Y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