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的各派教法也有差异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36:17
南传不是走安般念到观禅和四界分别观两种方法吗?但好象很多禅师的东西还是有所不同,请大家指导一下
一般修学者都以安那般那(出入息念)为初门,修到四禅,再以四禅禅相的威力观三十二身分(初禅)、再修骨相,取他人的骨相作为白遍业处。修慈则依照《清净道论》的方法证五百二十个安止定,再修四种保护业处:佛随念(有些过去世曾见过世尊者,他在修佛随念时,则在禅相中,可浮现出当时世尊的容貌)、不净观、死随念,然后再观四大(界差别观)。但是也有少数行者,因已长久修习毘婆舍那或是身心比较敏锐,适合修习四大观的人,禅师则会鼓励从四大修起。修四大观到可以看到色聚(Pupa-kalapa),再分析六根、三十二身分等,详在《修安般念与四大种》。

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南传最直接快速的修行方法是修习四界分别观,在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的时候,开始分析名色法,然后直接修观智。------这个方法一般是针对无论如何修习都无法达到禅那的修行者,原因是这个方法在一开始的阶段进展很快,但是随着观智的深入,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则很难以如实的观照。

所以一般来说,是建议至少修行到初禅后,再开始修习观智,最好是修行到四禅后,以四禅的定力修习四界分别观,进而修习观智。-------这样的修行方法,由于有了足够的定力作为基础,后面修观的进展会较快。

而且,当定力到达四禅后,再修行其它的禅修方法达到禅定,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所以达到四禅后,再修习佛随念、不净观等方法,是很快速的。并不复杂。
作为一位禅修者,也可以不修其它的止业处,直接修观。

佛教最综是作善事情

方法有所不同,目的都是一样。

以安般念为方法修习禅定,如果得到初禅,这人就可以说是定成就了。以初禅的禅定为依止,修习四念处,便可以证初果以上的果位,得圣道。如果能再进一步修到四禅,为什麼还要回头修初禅,甚至还要修其他的定?这里怪怪的。

再者,为什麼要这麼多方法,那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有人照这种方法容易成就,有人照那种方法容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