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为什么是垂直节理发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22:44:32
麻烦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而不是它是什么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容易溶解。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肥力高,适于耕作,国黄河中游地区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大概就得益于此,因为它为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提供了理想的基本生产资料。黄土的又一个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很强,这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凿窑洞而居的便利条件。不过,黄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漫延发展,使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变成为一个个孤立的源、垛、59地形,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面。

黄土高原横跨 国华北、西北七个省市、自治区,覆盖面积54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1500米,土层厚度50-80米,最厚处达200 米以上。黄土的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适宜耕作,为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上古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土地资源,造就了国古代灿烂的农业文明。黄土高原地质结构又呈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很强,适宜开凿冬暖夏凉的窑洞,为当地人民提供自然“空调”的居室。但是,黄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容易被水侵蚀。一旦天然植被遇到破坏,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蔓延,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不久就会变成一个个孤立的塬、梁、峁地形,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荒山秃岭的苍凉景象。几千年前,黄土高原地区雨量充沛,林丰草茂,先民以畜牧业为生,有利于水土保持。秦汉以后,人口增殖,技术进步,农业取代了牧业,土地大量开垦,加上无休止的战乱,土壤侵蚀愈演愈烈,今天的黄土高原已是一片瘦骨嶙峋、干涸贫瘠、黄沙肆虐的疆土,商周时代的繁荣荡然无存。古人笔下的“河”先演变成“浊河”,再演变成“黄河”,“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是黄土高原向沙漠蜕化的典型景观。

那么,黄土高原上数百万亿吨的黄土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学派的地质学家曾提出过20多种黄土成因假说,其中多数已被否定,现在影响较大的还有水成说、残积说、风成说及多成因说四种。水成说认为,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残积说认为,黄土是高原基岩在千万年的风化作用下就地成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