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货币政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9:06:36
尽量全面,充实,最好添加有自己的论述,也可以穿插欧美等国与我们货币政策的比较,谢谢!!!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缓解为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窗口,可择机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但也要看到,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是长期趋势。国际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经济体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因此,前段时间,我们采取的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保持金融稳定。从总体上来看,货币政策既不宜过度扩张,也不能收紧,而应以稳定为主,具体政策手段需要调整,减少数量调节,增加价格手段,给市场主体以选择的空问。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回转,人们也普遍有通货膨胀的预期~ 因此很多国家开始收紧银根。如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在不同程度上上调了各自国家的基准利率,而印度也将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由24%上调至了25%。

前段时间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没有立即启动加息周期。预计,美联储选择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将会选择在经济未达充分就业、且通胀低于目标值的某个时间节点。

而对于中国而言,因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利率政策相对敏感,若先于美国加息,容易加剧热钱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此外,在CPI没有连续超过3%之前,央行也不会启用加息手段。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可以通过调节流动性来实现,如通过正回购、现券交易和发行央票等公开市场业务回收流动性,甚至可以在适当时候重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因此现阶段仍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

适度宽松,你上网去搜央行行长周小川和龙永图的发言就行,在中国没人比他们说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