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成语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0:53:54

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陶渊明

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反义:趋炎附势。

清代的郑板桥因不忍受官场阴暗,不肯虚与委蛇,辞官而去。

“五斗米”郑板桥当时的指官俸,官位,后指广义的“利益”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尊严或自由。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成语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词 目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发 音 bú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近义:不为斗米折腰。反义:趋炎附势。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