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论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25:08
孔子的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已君子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