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14:10

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是由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罗伯特. 罗沙( Robert Rdsa)博士在 1951年发表的论文《利率与中央银行》一文中提出的,后由卡莱肯与林德伯格等人加以发展,最终成为一种有重要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利率变化对信用供应可能量的影响,并强调制度因素对预期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投资的利率弹性甚小, 货币政策仍能通过影响贷款人即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供应可能量而作用于经济活动.因此,货币政策仍然是有效的。
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认为当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在影响银行准备金之外, 因利率变动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此种流动性变化将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 并经由信用供给可能量大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指出了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资金供给者对流动性的考虑及提供信用的意愿是影响实际经济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货币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金需求者的投资利率弹性甚低,货币政策仍可通过影响资金供给者的利率弹性及提供信用的意愿和能力,对实际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由此得出货币政策有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