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有什么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1:06:00


zhōng
①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丨华~丨居~。
②(Zhōng)指中国:~文丨古今~外。
③范围内;内部:家~丨水~丨山~丨心~丨队伍~。
④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丨~锋丨~年丨~秋丨~途。
⑤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丨~学丨~型丨~等。
⑥不偏不倚:~庸丨适~。
⑦中人:作~。
⑧适于;合于:~用丨~看丨~听。
⑨〈方〉成;行;好:~不~?丨这办法~丨饭这就~了。
⑩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状态(动词前有‘在’字):列车在运行~丨工厂在建设~。
另见zhòng。
◆ 中
zhòng
①正对上;恰好合上:~选丨猜~了丨三枪都打~了目标。
②受到;遭受:~毒丨~暑丨胳膊上~了一枪。
另见zhōng。

中国的中应该是 中心的意思,代表深厚的中华本位思想。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