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书法和绘画成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4:55:29
要苏轼的书法和画的评价!别粘贴大段文字...精简之后再回答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是中国文人中一位罕见的奇才,他博学鸿识,在文学上堪称宋代最高宗师,诗、词、文各方面都达到极高造诣;绘画上开辟清新隽永的文人画之风,提出很多精妙深远的绘画理论;书法上“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医药、烹饪、音乐、茶道甚至于水利工程方面都颇有研究,不愧为一位难得的通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士大夫的他秉承着“致君尧舜”的高昂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屡遭小人陷构,一生宦海沉浮,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一种宠辱不惊、乐观旷达的人格品性,成为后世文人的千古垂范。古人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可以说了解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才能真正理解苏轼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