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社日》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37:02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赏析,非常感谢,跪,拜!!!
··············

陆游《社日》赏析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

这是陆游的一首绝句。老师们教学《社戏》的时候,江浙一带文化届人士开展弘扬“社戏”艺术的时候,会常常引用,但是对这首诗讲解的人并不多。
现在,我将对这首诗谈一点浅薄的理解。
“太平”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地点。大到州县,小到乡镇村庄,用“太平”作地名的太多了。二是“天下大平”、“天下太平”,意思是江浙一带(京都一带)安定了,富足了。“优场”,剧场、戏台。古代演戏之人谓之“优”。“社”字从示从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我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一般春秋各一,春社的活动更多一些。
这样,前两句的意思就是:现在是太平盛事,又适逢社日,你看啊,这么多的戏台都在上演社戏,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赶趟儿似的出来看戏。戏台前,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孩子们最高兴了,买糖人,喝豆浆,看热闹,简直把他们高兴的不得了。“喜欲狂”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意在突出孩子们高兴万分。
“参军”和“苍鹘”都是戏曲中的角色。“参军”是正角扮演痴呆愚笨的角色;“苍鹘”是配角,扮演机智发难的角色。“参军戏”由一智一愚两个俳优演出,采取一问一答,一主一从的对话形式制造笑料,犹如今天的对口相声。在诘难争辩中由“苍鹘”戏弄“参军”,参军则以各种滑稽可笑的表演,博取观众的哄堂大笑。“京都”
是当时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新禁”,最近禁止。“舞斋郎”,戏曲名,讲述的是南宋时期的故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也得说一说,不讲明白,大家就不易理解《社日》这首诗的主旨。
我们中国古代上至皇帝,直至百姓,都特会玩,而且能玩到今人无法想象的境地。在南宋时期,出现一种杂耍:买糖人的,挑着担儿,摇着鼓儿,舞着斋郎,以吸引顾客。斋郎,是虫蚁戴的一种面具。虫蚁带着面具跳舞,就叫舞斋郎。善于舞斋郎的艺人,担子的一头挑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