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 对卢沟桥的介绍比课文多里那些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06:32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6月,1192年3月建成。初名广利桥,后改卢沟桥。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长260米,宽9.30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桥墩呈船形,进水一面有分水尖,每个尖上安置一根三角铁柱以迎击洪水和冰块,保护桥墩和桥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线型,状如船尾,减少水流对桥孔压力。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1961年,文物工作者清点出石狮485头。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达489头。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与桥的比例都很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现为燕京八景之一。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

日军进攻卢沟桥,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随即展开。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早在战国时代,这里就是燕蓟通往华北平原腹地的交通要道。明崇祯年代,为了保卫京城,在卢沟桥的东面修筑了一座拱极城,就是后来的宛平城。1937年,北平的北、东、西北三面都驻有日军势力,只有西南面的宛平城和卢沟桥还由中国第二十九军驻守,总兵力约有10万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深入华北。1937年7月以前,卢沟桥周边就已经不平静,驻在丰台的日军经常在宛平的北郊举行以宛平县城为目标的军事演习。卢沟桥事变前夕,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