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次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58:41
治疗体弱多病之人应该先治先天还是先治后天?是先调肾之阴阳,还是开脾健胃,是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其实你所说的,应该看具体情况而定,那才是中医的精髓。如果体弱阴虚之人,应该再看是胃是肾,在胃宜养胃阴,在肾者宜滋肾阴。
如果是气虚之人,还是上文所述,看在那个脏腑才能下药治疗。
如果阴阳气血俱虚,则应该先从后天脾胃入手,后天得养则先天自然康复。
药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辩证,证对法自然成!

中医治疗有规则的,先治未病,也就是说先预防为主,另外还有标本之说,本未虚而标急,先治标,后治本。
如果本虚标急,则标本同治。
至于说先天后天的问题,也就是脾和肾的问题,他两个是一个问题。调理脾肾可以同时进行。
补气和补血也可同时进行,因为气能行血而血能生气,气为血之帅而血为气之母,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楼主问的问题的确是外行人才能说出的问题。
中医有君臣佐使之说,而脏腑又有相生相克之说,如果合理运用,问题都能够解决。

对于虚症,总不离乎五脏,又不外乎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多虚,由一脏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总的来讲应补益为基本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病理属性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密切结合五脏病位不同选用方药。此外,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有比较重要意义。你的支持是我回答的动力!

从治疗疾病的先后秩序讲,治疗的原则很多,能够写一部书。简单的讲包括1治未病,既病防变2.治病求本3.调整阴阳,以平为期4.扶正祛邪5.标本缓急6.正治7.反治8.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9.三因制宜;
辨证治则又分1.阴阳治则2.表里治则3.寒热治则4.虚实治则5.脏腑辨证治则6.气血辨证治则7.六经辨证治则8.卫气营血辨证治则9.三焦辨证治则10.六淫辨证治则。
单就你说的体虚之人治病的先后,有一句经验之谈:“虚人感冒建其中。”就是说对身体虚弱的病人,采取先补脾胃(属土居中)的原则。然后再治疗其他的疾患。这是对症状不急的病人。如果症状较急,要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不能一概而论!
仅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急则治其标,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