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正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3:07:14
eewr3r3rerA#e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上的诗句。
意思是说,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他们看到的都是庐山,但又都不是庐山的真实面目,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所及只是很小的局部而已。从另一方面来说,要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必须跳出当前的处境,才能扩然开朗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