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不是比赵国强大吗,。。。人质是怎么回事。。。小妹请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5:13:14
那么结盟的人也知道这样不能真的太平,要是真的想攻一个人质也没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不大家一起灭了秦呢

我来说一下吧,战国时期秦国并非一直都是最强的,一开始秦孝公之前有弱秦之称,后来通过商鞅变法才逐步强大的。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后来赵国中期出现了个啥武灵王实行个啥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当时盛极一时。上面说这么多,只是说明战国时期没有哪个国家是一直强大的!
你说的可能是被吕不韦用赵姬收买的那个质子吧。在此之前,东方六国实行合纵战略,对秦国实行围剿。秦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总体实力和六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怎么办?当时范睢的方略是远交近攻。实施合纵方略。先对付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韩国跟魏国。所以为了表示对赵的友好就将质子送给他,其实就是人质!代表一定时期内我不攻打你,一旦如此,你可以杀掉他。
根本原因在于,秦国是强,但是还没强到有同时对付东方六国的实力!!!

强大并不代表他不需要跟别的国家结盟。秦国一样要用连横来破坏诸侯之间的合纵,当六国大军齐聚函谷关的时候,秦国一样不敢应战。秦国的国策是远交近攻,而那个时期“交”最能体现诚意的方式就是人质。
其实,人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各国也很少有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人质上的。嬴政的父亲在赵国时,秦赵的边境一直有冲突,只不过没有像长平那么大规模的交战而已。

战国后期主要有七个国家,的确是秦国最强大,但当时东方六国为了对抗强秦,准备以连横来加强实力,也就是说六国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而秦国虽强,必竞无法和六国同时搞衡,所以就推行远交近攻,及合纵政策,也就是想办法拆散六国的同盟,然后各个击破,而六国中军力最强大的就是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的兵马雄于天下,所以秦国以王子为质,为的是取信于赵国,以便腾出手来先对付韩魏。而实际上最后秦国攻赵时最重要的一战长平之战,虽然坑杀赵军四十万,但自身也伤亡很大,只能说是险胜。

将王子送到他国做质子是当时一种流行的制度用以保证两国关系

因为当时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这秦昭王也是个昏君,正史上记载叫“赢荡”,虽然名字不怎么好听,可也是个大王,然而他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