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恶度蕈样霉菌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45:56
我一个朋友得了低恶度蕈样霉菌瘤,就是皮肤上有一斑块 ,不痒也不痛,好像低恶度蕈样霉菌已经是癌症了吧,如果治疗的话,请问大概还可以活多久?谢谢大家了!!

对于引发本病的原因,迄今尚未明晰。有人认为遗传、感染、化学品刺激是本病的诱因,也有人认为本病一开始即为新生物性T淋巴瘤,即蕈样霉菌病生之初,其性就恶,不需外界刺激,就可发病,损害机体。
  皮肤蕈样肉芽肿
  皮肤蕈样肉芽肿又称皮肤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淋巴网状组织的恶生肿瘤,一般病程发展较慢,但后期可累及淋巴结、骨髓及内脏,发展为全身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但亦可见于青少年,男略多于女,男女之比为1.6~2.3:1。
  病理形态
  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程度所表现的组织学改变,一般将其分为3个阶段:①非特异性期。②浸润期。③肿瘤期。
  临床表现
  按病程发展中不同的3个阶段的变化,临床上出现相应的某些症状和体证: ①非特异性期:此期的前驱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皮疹。皮疹可遍及全身皮肤,但以下肢、腰背、颈项部为多见。皮损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为红斑、丘疹、风团、紫癜或呈水疱、苔藓样改变,表面伴有鳞形脱屑。皮损处的皮肤色泽迅速变暗,呈紫红色或紫褐色,此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 ②浸润期:由非特异性期发展而来,亦可一开始即为此期,表现为在原先皮损处或外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不规则浸润性斑块。斑块表面光滑,但亦可高低不平,呈暗红色。斑块可自行消退,也可溃破愈合后仅有色素沉着,可持续十多年不变,但一般于数月后即转入肿瘤期。 ③肿瘤期:在浸润性斑块的边缘或外表正常的皮肤上逐渐或突然出现皮下结节,呈半球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直径大小为2~6cm不等,色灰白或棕红,很少溃破。但一旦溃破,局部常有剧痛,愈后留下萎缩的疤痕,伴有色素沉着。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等。
  早期以增强患者免疫力为主。如干扰素肌内或皮损内注射,转移因子注射等。局部可选用氮芥外用治疗,X线或电子束照射和光化学疗法;红皮病型患者有条件者可应用体外光化学治疗(extracorporea1 photochemOtherapy)。晚期损害(淋巴结受累、广泛性皮损受累、特别是内脏受累)可采用化疗,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为常用的细胞毒制剂,可单独或联合应用,或与局部氮芥治疗或电子束照射或光化学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此外亦可试用芳香维A酸及阿昔洛韦内服治疗;新药羟基它里宁治疗效果也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