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老师帮我解解这句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06:19
不知白云去 春静山中晚 老师叫我写100次 这句算是侮辱我吗?

读书

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

此意虽等闲,高情寄无限。

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

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

出自《镡津文集》第17卷 这书你可以认为是宋代 一个主张佛教和儒家思想一致论的老和尚整理的。

网上无注解

我试着翻译一下

“读书做什么,到老来只怕遮蔽双眼。这话虽说的叛逆与无知,但高洁的情思本该寄托于更加宽广的地方。古来在曲折与磨难中的人儿,辗转反侧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不在乎白云隐去,暮色降临春意朦胧的山河。”

不用多想 这解释肯定是错的 能让一个得道高僧拾录的诗歌有着怎样高深的意境不是我这样的庸人可以洞穿的。最后一句肯定是单纯的景色描写,并无它意。老师可能是让你练字吧 1000字不是很多。

宋代“明教大师”契嵩禅师的这一首《读书》,实在是非常棒的一首。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位禅师的生平事迹介绍。这在百度百科“契嵩”条中就有。下面我逐句解释一下这首诗:

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如果你问我这个做和尚的,为什么那么爱读书,读了一遍又读一遍?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只是为了遮挡自己的眼睛,不去胡看乱看,不去东想西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罢了。

此意虽等闲,高情寄无限。——这种想法虽然看起来说不上有什么奇特之处,其实是我们当和尚的人自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无限高远的情怀,那就是要超越世间的生死轮回,怀抱救度一切众生达到圆满觉悟的大悲大愿。

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在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之中,陶冶自己的历经千古岁月也不会更改的菩提之心,一遍一遍的吟味其间而几乎记不得过了吃饭时间。

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就这样沉醉于读书的兴味之中,不知天上的白云已经悄悄远去,浑然不觉白昼已过,寂静的春山竟然天色完全的黑了下来。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读书不是为了某些功利的目的,应该有一种“无心”的“妙味”。如果你能体会“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的读书之乐,你的人生境界应该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也许你应该好好的感谢你的老师的良苦用心才是。

是的,这样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