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安般念是世间禅佛陀教导安般念是出世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5:54:23
《清净道论》中介绍的安般念是世间禅,佛陀教导的安般念是出世间禅!
昨天晚上,与一位同修聊起如何修习安般念的问题,发现有很多同修修习的安般念并非《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安般念!而是大部分依据《清净道论》中介绍的安般念来修习的,末学本人专门请过一本《清净道论》,也曾经按照《清净道论》介绍的安般念修习过一段时间。南传禅师绝大部分都是按照《清净道论》去修习和教导安般念的!
引用:
【何等为正定?正定有二种: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摘自《杂阿含经》
而《清净道论》中介绍的安般念的修法很明显只是为了修止达到初禅安止定,而这是属于有漏、有取、转向善趣的世间禅定!要修世间禅定,就必须将心集中在一点修专注,专注力足够强就能达到似相,取相 ,从而证得初禅!这是与外道的共法!是属于有漏禅,而非佛陀教导的与外道不共的无漏禅!佛陀教导的安般念是止观双运的修法,因此才能证得初果至四果!
引用:
【今约三种法门。以辩亦有漏亦无漏禅。一者六妙门。二者十六特胜(安般念)。三者通明观。】

【从初以来俱发根本定故名亦有漏于中观行破析不著名亦无漏。故云特胜(安般念)是亦有漏亦无漏禅。】

——摘自《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可以说,安般念有两种修法,一是导向于世间禅定,一是导向于出世间禅定!而只有后一种修法才是《杂阿含经 》中佛陀教导的修法! 在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将安般念称为十六特胜,也是归为既可以是有漏禅,也可以是无漏禅。

自从末学接触到大愿法师讲解的《三十七道品》、《一乘道》和《内观禅修训练法要》以后,经过认真思维才确认《清净道论》中介绍的安般念只是在修世间禅定(与外道的共法),而非《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与外道不共的安般念的修法!

出世间法只有名,而无实

凡是可修的,都是世间的

所以,亦有漏亦无漏

修安般念之前就应该打到四禅了

但是,证罗汉果(包括初至四)不是修安般念的目的,其目的总是涅盘成佛,这一点在任何佛教宗派当中都是不变的。换句话说,佛教当中没有一个不究竟的法,只有不究竟的人。试想,不究竟的法是什么?是外道法。佛弟子中熟能与共?

要说该末学不对之处,那就是以在世间为外道了。

修定是有渐次。不是一下就能修出,出世间定。根基顿的哪个不经历初禅等世间禅定。佛经不有个故事吗。有个剪头发的,给佛陀剪头发,他紧张,佛就在他剪头发是教导他数息。竟然入定。从初禅到四禅,最后证到阿罗汉。那位尊者是谁忘了。。。

多少人能从“欲界定” 直接证到阿罗汉的“灭受想定”?

谁能一下就“止观双运”
观是建立在“止”的基础上
没有“止” 根本没法“观”
所以“初学” 完全可以按照“清净道论”

佛在世时不少证到四禅的经过佛一些简单教导马上就证阿罗汉果

如果是菩萨的定 “即非世间亦非出世间”

楼主要认真读读“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拜读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