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旬阳民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52:55
要好听的!!!!!急需!!!

旬阳民歌在反映历代劳动人民生活,表达他们的情感方面,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有表现广大农民终年辛苦劳作,却过着贫困交加生活的《长工调》、《受折磨》;有表现汉江船工水上劳动的各类《船工号子》,也有抒发他们对不平等社会制度悲愤控诉的《五更吃酒》;有描写赶山脚夫生活和情感的《桑木扁担》、《想姐想得不耐烦》;也有反映各类手工匠人劳动和情趣的《扯板》、《女娃十顿打》;还有市井小贩、乡村货郎的《卖毛兰》、《卖杂货》、《卖扁食》;有表现多种田野劳动生活的《进竹林》、《放竹排》、《割麦子》、《打桑枣》、《砍黄篙》、《摘花椒》、《打猪草》、《扫稻场》、《采茶》、《打鱼》、《织布》、《纺棉花》、《挑水歌》、《洗衣裳》、《放牛哞》、《放羊调》、《扯葛藤》、《捡干柴》、《锻磨锤》、《开染坊》等等,贴近生活,应有尽有,真可谓“世事皆入调,见景意交融”。当然表达劳动人民向往幸福生活,追求爱情自由的情歌在旬阳民歌中是占有相当比重的,有剽悍豪放的青年男子的《想姐想的不耐烦》、《捡干柴》、《桂花岭》、《爱姐白》、《包胡椒》;更有青春萌动的妙龄女子的《劝郎》、《送郎》、《望郎》;有悲叹不幸婚姻的《小寡妇上坟》、《受折磨》;有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月亮照樵楼》、《萤火虫》、《十恨》、《十写》;《姐家门上一树槐》等,除表达男欢女爱的情歌,还有寄托热爱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神仙调子》、《兰草花》、《白云头》;也有感悟世态炎凉,总结人生经验的《天上星多月不明》、《打秋千》、《一身兰》、《采茶》、《草鞋烂了四条筋》等,有褒扬圣贤英雄,传授历史故事的《小排王》、《倒卷帘》、《绣荷包》、《二十八宿闹昆阳》等。

  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歌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产生和流传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革命民歌,在旬阳民歌中也不乏其例:三十年代流传在县境双河、红军一带的红军歌谣《十送红军歌》、《拉壮丁》;解放战争期间流传于汉江沿岸的《八路军来得好》、《妇女参军歌》、《姑娘放哨歌》;土地改革时期的《封建五千年》、《旧社会活闫王》、《妇女受苦歌》;大跃进地代,兴修水利的《水库歌声》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革命、生产和生活,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旬阳民歌内容和题材的丰富性,为我们了解旬阳的过去,展现旬阳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