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众人说的好不好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44:12
最近我有对一个有关标点的问题感到困惑,具体就是古词的标点是作者本人加的还是后人加的,很多人都说古时候没有标点,是后人加的,但我在网上找的资料说是古人有自己的类似标点的方法,至于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觉得语文书上有首词标点的标法使我有疑问,这样怀疑课本的权威性好不好啊?我这样是不是一种病态啊?

这怎么会是病态呢?作为学生你可以怀疑,可并不代表你可以改变它,我们都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顺从它,要正确的认知现实的生活。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你有自己的见解很好啊干嘛扯到病态,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错了改对了还高兴图一乐呢

很好。孟子就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怀疑精神值得提倡,况且在当下很多东西都经不住推敲,包括课本,否则课本就不会有修改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