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就汤镬 就 是什么意思和用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6:55:11

就:动词,受 就汤镬(huò):受汤镬之刑,被动用法,被汤镬,被执行汤镬。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该受惩罚,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jiù
表示顺承的连词,没办法,就这么干吧;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便即去避
详细解释
就在部分语言中含有“用相佐”、“相辅”、“用相伴”的意思,如:不要光吃饭,就吃口菜。
作为动词
1、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
本义:到高处去住。(moveto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东汉·许慎《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2、靠近;走近;趋向(comecloseto;move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袁可立)七岁就外傅。——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就童子试。——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3、归于(belongto;comeoverandpledge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