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子兵法的。。。急需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12:21:06
《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在《计篇》中有哪些句子是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请写出来,并就其中最感兴趣的一条用一个最熟悉的战例加以阐释。。。

比如说开头篇那故经之以五提出的五个要点就是将领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强而避之!乱而去之!实而备之!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是指知敌。

如果说战例的话有很多,比如说三皇会战,巨鹿之战。不过最经典的是井陉口之战(俗称背水一战)。。。。这个战役的成功也引起了后世不少人的错用(马谡。。。典型),战役开始时,韩信就知道了陈余不采用李左车的避实就虚,坚壁清野,袭扰乱敌之策,故而在士气高涨时背水结营,与敌速战。这样就能一鼓而破敌。

具体说明一下:当时情况是韩信连续征战,士兵开始显现疲态,而补给线过长,刘邦被困,兵力占劣势(我觉得不是绝对劣势,陈余得兵力其实不超过十W),唯一优势就是接连胜利,士气如虹,贵在速战,另外如果拖久了楚军可能会达到,成夹击之势。这点上韩信很了解自己,而陈玉就对自己了解不充分,对韩信的情况更是显得无知。相反韩信的谍报工作更是无敌,对陈余的计策是一清二楚,故而做出应对的部署(背水结营)。。。假设陈余采用李左车的意见,那么即使韩信军士气高涨,也会像曹刿论战里说的那样,再而衰,三而竭,彼竭吾盈,故克之。同时知道只要稍加引诱就能是敌人倾巢而出,从而2000士兵能夺其营垒,起到奇兵作用(这也是影响整个胜负的关键一步棋)。所以韩信做到了知己知彼,以少胜多。。。像马谡这样教条主义,只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对于韩信的其他关键步骤一概忽略,这样就没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