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34:22

1、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同向变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联系往往较落后国家更为紧密和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使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这是保持较高的宏观税负的可能条件。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则会使社会经济无力承受较重的税收负担。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税负水平高度相关。(一)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低,对宏观税负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在通常情况下,工业企业规模与宏观税负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工业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则宏观税负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

2、区域间产业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决定该国的税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当产业结构出现新旧交替时,税收制度应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改革,使税源的分布与税收负担的结构相对应,从而达到产业间税负水平的公平,并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同样,税收负担的高与低、轻与重对产业的兴衰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高低,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少,企业效益低的好坏,对区域宏观税负的拉动能力都比较重要。

3、各区域间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区域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政府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4、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的数量极限。

区域宏观税负水平本身存在下限和上限。区域宏观税负的下限是指能够满足国家行使职能最低需要的税收数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国家行使职能的最低需要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已达到的不随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二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而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量;三是为满足由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消费资料增加的需要。区域宏观税负的上限是指在保证经济发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