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发生在伦敦马里本区的劳埃德银行的著名的大劫案 谁知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52:30
我在看完《银行打劫案》后,想对导演的灵感来源做个了解。
仅是了解,不作其他。
可在百度回答
也可发送至邮箱love960748933@qq.com
谢谢!

37年前的9月,英国伦敦发生了一起史上最大的“银行大劫案”。268个保险箱里的数百万英镑财宝一夜间不翼而飞,而当时曾得到过报警通知的警方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发现银行遇劫,更令人蹊跷的是,就在各大媒体头条伺候打算深挖真相时,却一致受到警方压力被迫“封嘴”,直到两年以后,4名男子被作为案犯投入大牢,犯案细节一律保密。本就奇上加奇的疑案,甚至还牵扯上了福尔摩斯--不仅案件发生地就是小说中大名鼎鼎的大侦探居住的贝克大街,其犯案过程更与福尔摩斯《红发会》的故事如出一辙!
英国犯罪史上最大悬案+电影业界心驰神往+金钱名利诱惑,自然引来了6名劫案参与者曝光“内幕”。大家的“供词”意外地众口一词,本来显得纯粹的银行大劫案竟然无意和当下某娱乐事件的热门关键词有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1:艳*照*门。充满挑逗意味的裸照“明星”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女王胞妹玛格丽特公主。照片的内容不外乎是公主和比自己小17岁的情人沙滩日光浴温存的场景(据说,被盗的其他私密保险箱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艳*照);
关键词2:黑社会。不仅照片落入了加勒比海臭名昭著的犯罪组织首领“迈克尔X”之手,而且盗取照片的也是曾经的黑帮成员;
关键词3:幕后黑手。获悉照片的存在之后,英国军情五处立即陷入巨大的恐惧,一旦裸*照公开,必将令王室蒙受史无前例的丑闻羞辱。

1971年,英国的文化氛围仍然处在极度兴奋后的松懈当中,因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放任自流的伦敦的城市环境,再加上由嬉皮士兴起的表达反文化、反传统的信仰和观点的衰退,伦敦人正以一种不拘礼仪的姿态面对着一系列和劳动力有关的矛盾,同时还受到了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以及发生在北爱尔兰持续升级的暴力事件的冲击……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正在向“我的年代”转变的时期,特点就是一群集体作业的银行劫匪制造了英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抢劫案。导演罗杰·唐纳森说:“那是历史中一个非常让人着迷的时期,当然,这次劫案要比那个时代更加地迷人。事实就是,只有那样的时代,才会造就如此轰动的大劫案。”
这次银行抢劫案被各大报纸描述成了“无线电抢劫案”,因为它是被一个业余的无线电爱好者罗伯特·罗兰兹(Robert Rowlands)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罗兰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