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演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14:17
音乐课上我要进行十几分钟的小演讲,可以讲讲我喜欢的音乐作品,或者Mtv.或者歌词。我该讲什么?推荐一下吧,具体点儿。好的会追加分数,快快,下星期一就要讲了

音乐演讲与音乐相关的即可,未必一定要去评点作品或者MTV,如果你的听众很专业的话你去评点专业作品反而难有好的演讲效果,你可以讲讲自己的音乐之路,或者用趣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作为开头和结尾,中间穿插专业内容就好了 一下给你参考

音乐演讲稿《音乐的魅力》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这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会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以上事例都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衬,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无不精通音律,他们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充实着生活。苏东坡以及家喻户晓的刘墉刘罗锅都是操琴高手;科学家爱因斯坦疲累之余,拉起小提琴也如醉如痴;我们当今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博士,不只是音乐欣赏的行家,舞也跳得翩翩。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认为人应具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认为最终只有经过“乐”教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可见,音乐与情感、品德关系之密切。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儿童不应只是被动的听众,也应该作为音乐的参与者加入进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辨别音乐的雅俗、良莠以及古今、中外等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至于被一些低俗的音乐所俘虏,在精神上受到腐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音乐学习的结果,不只是个人艺术潜能的充分发挥,重要的是培养普通的、高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