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1:09:02
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

【百家争鸣】 (拼音: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释】: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见 百花齐放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示例】: 1、~,就没有科学的繁荣和理论的发展;
  2、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

  百家争鸣的概念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