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求长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15:57

翠亲家庭子女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子女;家庭有意外事件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庭无意外事件者;家族有精神疾病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族有其它躯体疾病者;而家族有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者各因子分高于家族无疾病者。表明,社会家族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而高中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使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发展,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研究者们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干预和实践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尚未构建出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型。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学生自身入手,了解学生认为的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并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为进行实际有效的干预提供实践支持,为家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并为最终构建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模式提供一个总的支持框架。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八因素的排序情况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自身的一些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最大,与家长的关系次之,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再次。其中,一年级学生倾向于认为与异性同学的感情关系影响最小,二年级学生则倾向于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影响最小。

37.2%的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歧视普通班,存在教育资料占有等不公平的现象;54.8%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过于形式化、繁琐。42.3%的学生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陈腐;32.6%的学生反映班主任偏爱好学生或漂亮学生,并且管理不严格或情绪化。

83.6%的学生认为自己情绪调控能力差;67.2% 的学生被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苦恼着;49.8%的学生有考试焦虑状况和疲劳感;17.6%的学生表示出对社会问题和学校制度的不满;33.4%的学生反映他们的人际关系适应困难,包括师生关系不够合谐,同学关系不够融洽和与异性交往不自然等。58.7%的学生认为他们存在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班级学生对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的判断存在差异,但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始终排在首位。内容涉及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大等方面,这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