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跪求有关于木琴的历史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30:55
有点历史根据的,传说也可以,不要现代的!谢谢了……如果哪位大哥能帮找到,我一定追加高分……

木琴-发展起源
  击奏体鸣乐器。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民间的旋律性打击乐器。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不同长度的音条按钢琴的黑白琴键那样排列成两行。优良的木琴常用热带的红木和花梨木等硬质材料制成。演奏者双手执一对球形头的琴槌敲

  七彩木琴击,可发出音阶半音。槌头的软硬影响音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木琴通常有一组固定在木条下面的金属管 ,起共鸣的作用。木琴的音域从中央C向上有 3~4个八度,实际音高比记谱高1个八度。另外一种木琴是横排式,音条分4行排列成梯形,槌形似一把长柄勺。最早用 5 条草束垫在音条下放在桌子上演奏,故成草垫木琴,在俄罗斯和东欧流行。木琴的起源最早在14世纪的非洲和爪哇的乐队中被发现,16世纪的欧洲被使用,但仅用于特殊效果 。直到 19 世纪中叶,它主要是作为一件新奇的乐器由表演者用于音乐会上,很少在其他地方使用。不过,各种精心的改进使其在调音和音质方面更好。19世纪后半叶,它进入大多数交响乐队的打击乐组,第一次是由法国作曲家 C.圣-桑斯在他的《死之舞》中首次使用,用来表现骨架的摇动声。大多数20世纪的作曲家都使用过木琴,如G.马勒的《第六交响曲》,R.斯特劳斯的《莎乐美》和D.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作品。
  木琴(Xylophone)由一排长度渐进的木条组成,排列的方式很像钢琴键盘,置於金属架之上。木条下方有配置共呜器,从前是用开口葫芦,现今则用木料或金属制成,以加强音响。
  木琴的尺寸各有不同,从具有四个八度音程的音域到只有一个八度程的音域到只有一个八度音程的都有。敲击用的槌子有木料、橡樛或毛毡制成的,用来产生不同音响效果。木琴的音质乾涩而呆滞,回声无法持久。
  木琴的悠久历史可远溯到东南亚,在当地的传统音乐?至今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印尼的「甘美朗」乐队裏,木琴、锣和鼓都是主奏乐器。
  木琴在16纪传到欧洲,不久就成为北欧民族民乐?非常受欢迎的乐器。虽然专为木琴在当时木琴谱写的作品不多,但是木琴在当音乐会的舞台上确实出现过。
  1874年,法国作曲家圣桑在交响诗”骷髅之舞”裏,用木琴来表示骷髅晃动的声音。苏俄作曲家萧士塔高维契在其《第5号交响曲》裏,也采用了木琴。
  近年来,木琴已是交响乐团编制的一分子。此外,木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