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约800字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1:56:13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作者梁小斌,1956年生,山东荣城县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不少作品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因其诗大多隐约含蓄,遂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和顾城的创作相近,梁小斌也总是以一颗童心看取世界,以为“单纯是诗的灵魂,不管多么了不起的发现,我都希望通过孩子的语言来说出”。他对诗的这种阐释,不仅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和情趣,同时,也可作为对他的诗作的一个明晰的注脚。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处处显现着诗人的一颗童心,但这童心却是沉重和痛苦的。“我们的诗对于‘四人帮’的控诉,完全表现于一种家破人亡的感情,仿佛原来的很清晰的世界,不知为什么被搅得浑浊不清。”这首诗,就集中表现了诗人这种心灵的失落感。但诗人不是一般化地表现仅限于家破人亡的失落,而是将它投射到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之中,写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失落。一个重大的主题,就如此被诗人用一颗童心轻轻派生于一个细小事件——“丢失了钥匙”之中。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正在于此。
  诗人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孩子脖子上的钥匙。这是家与温暖,是正常、有序生活的体现。诗人把这一生活用具意象化、精神化,使它的物质功能延伸、扩展到精神世界,这钥匙便成了打开心灵、精神乃至历史之门的象征。有了它,可通向孩子纯洁的心灵之门;有了它,可步入睛朗、宽阔的历史之门,而现在,这一切都失去了。诗人把“钥匙”这一象征意象与“中国”并列,把“丢失钥匙”与“十多年前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相连,使得诗的内涵一下扩展到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中,使人自然联想到“文革”十年的历史灾难,诗的深厚的历史内涵于此产生。有了这份象征内涵,我们不难想象,这首诗正是诗人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控诉,是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是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诗人使象征与写实相契合,通过对一把钥匙的寻找,从深层意义上暗示心灵道路的回归,对历史真实的寻找与思索,对健康的精神、彩色的理想、甜蜜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看到的不是一篇色彩斑烂的童话,而是一部失却童话的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