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七七事变后未能迅速灭亡中国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0:19:37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发动紧急集结令,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紧急动员18万之众投入战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北紧邻东北,东北又紧邻朝鲜,而一海之隔就是日本本土了。所以相当于前线和大本营已联成一线,在如此的补给支援之下,任凭国军如何不怕死,不要命也难以抵御日本的节节推进。为了扭转这样的困境,蒋中正在遥远的南方-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
这一战略构想后来据蒋纬国分析说:"当时我国东北华北已落入敌手,但是这对于以后的作战是不起一个战略上的影响的。可以暂时忍耐,用这段时间扩军备战。但是如果让日军由北向南一路打下来,主力顺着平汉路,支部顺着津浦路这样打下来,国军就被逼到了东南沿海,就会三面被敌军围歼,且背对大海没有退路。仗也就打完了。因此委员长的战略构想就是要让日军的主战线从由北向南打,变成由东向西打。我们背对着自己的基地,边打边退,用空间换取时间。粉碎日军3月灭华的野心。所以我们主动在淞沪地区另起了一个战场。

淞沪会战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力量不够,虽然日军比中国军队强得多。但是按照比例来说,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所有的中国有生的武装力量以及未武装的后续力量。第二,战术失误,日军没有成功实现对中国的南北纵切,而是在中国军队的主动进攻(国民党进攻上海)下变成了从东向西打,最终形成僵持。第三,盲目轻敌,无视中国军队的实力,太过自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劣势和敌人的优势,盲目自大地与与中国军队拼消耗。最终把“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

侵略战争,非正义的.
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抗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过,首先是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其次是日本是不义之战,再次是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国共合作的成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根据地,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抵抗

国共合作 全国组成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