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帮忙填下表格。。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15:39
抒情 结构思路 创作技法 语言特色

相同点

不《雨霖铃》
同《踏莎行》
点《苏幕遮》
《声声慢》
有人知道么??

《雨霖铃》·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浅品闲评: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婉约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情、景、意都写得文思高绝,内藏无限画意和水墨色彩、浓淡的情思交错、忽强忽弱的词采,和出变化多端的音乐意韵。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这首词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词中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情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他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寄托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
可以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柳永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蒙蒙雾气一片;一夜飘流之后,词人柳永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