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篇文章起题目和写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05:53
有一位青年画家,在还没成名前,住在一间小房子里面,替人画像维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看他的画工细致,很喜欢,便请他来画一幅人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

一个星期后,画像完成了,富人前来取画,这时富人起了大歹念,欺他年轻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约定付给酬劳金,富人心中想着:“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那么,绝没有人会买。我又何必花那么多钱来买呢?”

于是富人赖账,他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青年画家呆“傻”了,他从来没碰过这种事情,心里有点慌,费了很多唇舌,向富人据理力争,希望富人能遵守约定,做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买这幅画,”富人以为他居上风,“最后,我问你,三千元,卖不卖?”

青年画家知道富人故意赖账,心中愤愤不平,他以坚定的语气说:“不卖,我宁可不卖这幅画,也不愿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毁约,将来我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价。”

“笑话,二十倍,是二十万!我才不会笨得花二十万买这幅画。”

“那么,我们等着瞧好了。”青年画家对富人说。

经过这一个事件的刺激后,画家搬离了这个伤心地,仍然拜师学艺,日夜苦练,皇天不负苦心人,十几年后,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艺术界成为一位知名的人物。

那个富人呢?自从离开画室后,第二天就把画家的画和话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的来告诉他:“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哟!这些天我们去参观一位成名艺术家的画展,其中一幅画不二价,画中的人物跟你一模一样,标价二十万,好笑的是,这幅画的标题竟然是——贼。”

好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棒,富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画家的事情,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伤害太大了,他立刻连夜赶去找青年画家,向他道歉,并且花了二十万买回那幅人像画,青年凭着一般不服输的志气,让富人低了头。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