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祈祷》祈祷什么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3:10:28

他在祈祷谁能创造希望,把中国从深渊中拯救。

  第一,从基本的层面上讲,这依然是闻一多满怀深情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诗人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有我们民族的远祖黄帝,有“遍尝百草”的中国农业文明先师神农,有德高望重、治国有方而成为万世景仰的尧舜,还有血性豪侠、反抗强暴的荆轲聂政,这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楷模,他们象灯塔一样永远照耀在民族历史的最前端,勉励后来者奋斗不息;在以后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又曾不断涌现出一系列高尚的、智慧的贤人,如孙子、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等等。传说中的麒麟向来被中国人当作“仁兽”,一生推行仁义道德的孔子见麒麟之死而伤道穷,从此绝笔。庄周文章的幽默辛辣、一针见血,淳于髡数使诸侯,滑稽善辩,东方朔更是以见多识广、聪慧过人著称。先贤的事迹是难以数尽的,随便拈出几个便让人思慕不已。接着,诗人又借用历史传说,极力表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奇幻灿烂的气质。据称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驯养牲畜,教民嫁娶,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八卦,立文字,文明的繁盛引起了“龙马出河”、“凤凰授歌”。这些传说为中华文化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迷离的光环。诗人又想象着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有沉默不语的戈壁滩,庄严雄伟的五岳山峰,长江黄河浩浩汤汤,波澜壮阔,如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泰山里的山间流水,几千年来泣然下滴,永不停息,这又是多么坚韧的毅力。于是,在大自然的身上,诗人又一次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所感染:它沉默而庄严,壮丽而和谐,坚韧而绵长。
  第二,全诗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诗歌自始至终响彻着这样的话:“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劈头盖脸地扑过来,让人猝不及防,它那鲜明的情感色彩与它在意义上的蹊跷费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谁是中国人,这还难回答吗,是你,是我,是当时的“四万万同胞”。但是,闻一多偏偏要这样顽固地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不是一般的“国籍”概念,而是他心目中的能够称得上黄帝后裔的俊杰。“中国人”就是如痴如醉地热爱民族文化,捍卫中华传统的人,而他所观察到的“同胞”却太怯弱太卑下了,他们完全没有能力肩负起复兴中国的重任。在《长城下之哀歌》一诗中,诗人甚至说:“从今只有半死囚奴,鹄面鸠形。/抱着金子从矿坑里爬上来,/给吃人的大王们献寿谢恩。”“从今瞥着万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