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外观和内景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10:11

外景: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小兽依次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小兽。

内景: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烧炼这种砖的程序极为复杂,一块砖起码要炼上一年。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要采取这种木材十分艰难,楠木往往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为此官员百姓不顾性命安危冒险取材,民间对此有“进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说法。;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太和殿的明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