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论文2000-30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02:05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在社区生活变化的实际,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

我对邓小平这位伟人我非常感兴趣,并且十分敬仰。同时,对经济领域的转化过程也比较关注,所以想从证券市场中的邓小平理论进行实践和调查。
我理解的邓小平理论有几个关键词: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和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在证券市场的建立、发展中都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的股票市场成立于1990年,这也直接得益于我们的邓小平同志。据说在上海筹划开设股票交易所之前曾经请示过邓小平,当时小平同志说:开,大胆的开,不行还可以关掉嘛。这看似简单的语言实际上是具有突破性的,在今天,股票市场的存在好象是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探讨的,但是在当时,产权问题、国有资产如何以及应不应该流通,私有化是否合法等诸多问题都在阻挠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邓小平同志则拨开黑雾,指引我们的相关从业者去大胆尝试。虽然有太多的问题摆在那里,但既然发展是硬道理,出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金融体系又是必需建立的,那么就去适度的做吧。 证券市场中的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行为都有相当大的善变性,从不好的方面说,它使市场参与者常常无所适从,总是在恐惧系统性风险,从使其行为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相关的例子举不胜举:93、94年几乎每周一个规章出台,其中有些可能没几天又改了;96年的大牛市又使得监管部门连续发出所谓的“十三道金牌”(政策和法规)为股市降温,之后相关法规又好象没有了踪影;99年7月1日,已经开了近10年的中国股市才迎来《证券法》的实施,政策法规“ 试”的特点表露无疑。不过我认为这是发展中所必需付出的最小代价。 说到这里,想起了政策法规“试”特性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的另一个代价:腐败。应该说腐败这一问题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任何监督制衡体制下都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但是在上世纪90 年代初中期我国腐败情况之普遍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我们是经济转轨国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我们走的路没有人走过,在这一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试”无疑是聪明的最佳选择。为了打破僵化,中央将部分权利下放是必然,行政体系的巨变也会形成太多的监督真空区,而这时社会对当权者的制约体制还没有建立,这些无疑都是腐败问题大量集中发生的催化剂。不过这只是改革和发展中付出的成本而已,我看这些成本还是很小的。去看看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使其经济几乎面临崩溃;再看看拉丁美洲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全盘西化是什么结果。经济危机,国际偿付能力丧失,金融体系瘫痪,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