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现在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教育,文化,科技,行政,地理等等具体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08:52

这个范围够读个本科的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那么,毛泽东当年“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呢?也就是说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究竟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初步开始探索和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初步成就。当年,薄一波同志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曾用过一句精炼的话做概括:“始于毛,成于邓”。认真回顾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我们既无经验又无任何现成答案,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早在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到来,毛泽东就已经开始考虑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56年4月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敏锐指出了苏联体制的弊端。之后,毛泽东在1957年2月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又明确提出了“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口号。在上述讲话和报告中,毛泽东还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中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和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等矛盾关系。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正确处理上述矛盾,实际上就是在消除苏联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中,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根据我国国情建设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