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时间有利于大学生学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57:59
辩论。我是正方 帮帮我

呵呵 ,这个论点我辩论过。。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满意加分!!

在顺境和逆境的定义上,说实话,我跟您的四辩的观点比较接近。因为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很多大学生愿意锻炼自己,于是故意选一些压力较大但是很有用的课程来学,或者是故意加入学生会去锻炼求爷爷告奶奶以拉赞助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不容易,但这个努力却是在他们自己的预期之内的。如果以“努力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作为逆境的界定标准的话,上述这些就都不算逆境了,这使得您放的战场将小了很多。而且,已超出预期为判定标准,则很容易被扣上“估计不足、打乱计划、甚至本末倒置”的罪名,若再想论述“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则比较困难了。

至于如何界定,我想楼主未尝不可参考2003年国辩中中山大学对阵世新大学的定义。虽然那场比赛的辩题不是关于大学生,但是关于顺境和逆境的界定标准,我想还是有可参考的地方的。如果让我来想一个标准,我初步考虑可以以事情的难易程度、严格程度等等客观的东西为标准。例如,如果一门课,主讲老师很随和,上课从来不点名,考试卷子很简单且不论答得怎么样,通常95%以上的及格率,那么这就可以算是顺境;反之,如果主讲老师很严厉,经常布置随堂作业,考试很严格且不留情面,哪怕很多人没有及格也决不放松,那就可以算是逆境。至于学生们主观意愿如何,与境况的顺逆无关,不论学生是得过且过、60分万岁的,还是刻苦求学、严以律己的。这样一来,所有加大了学生的努力程度的,都可以算是逆境,那么论述您方便提可能就稍微容易一些了。不过,关于如何找到这种界定的理论依据,这则是另一件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了。

至于反方一辩。我想有两件事情需要做。以重要程度为序,一是陈述己方立论框架,二是初步反驳对方立论。

所谓陈述己方立论框架,通常需要用一些比较明确的字词来提市评委。例如说“我方是从......三个方面论述”,接下来,每一段开头说出“第一/首先”、“第二/其次”等等一些明确提示评委的字词。这样虽然有些死板,但是可以让评委清晰了解您方究竟是一个什么逻辑。至于评委是不是接受并认可您方的逻辑,这个就算一辩没能说服评委,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若评委压根儿稀里糊涂,完全没听明白您的逻辑和条例,那就麻烦大了。

所谓反驳,是要让评委觉得这像是一个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