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民抵抗-日本殖珉侵略的英勇事迹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50:02
历史作业

【第一期“台湾民主国”保卫战】
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台湾住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1895年5月25日,台湾官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巡抚唐景嵩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同时,民主国也建年号“永清”,制定蓝地黄虎的国旗,并发表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
未料,日军在5月29日于基隆背后的澳底登陆,6月3日攻陷基隆。于是台湾民主国政府的首脑们,包括唐景嵩和丘逢甲,都逃亡到中国大陆去了。6月下旬,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为筹措经费,刘永福甚至曾经发行钞票、邮票。之后3个月,台湾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但到10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内渡中国大陆,日军占领台南,这个只存活184天的短命政权,终于完全划下了句点。

【第二期的抗日游击战】
日军占领台南、台湾民主国宣告崩溃以后,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于1895年11月8日向日本东京大本营报告“全岛悉予平定”,随即在台湾展开统治。但是,一个多月以后,台湾北部旧义勇军又于12月底开始一连串的抗日起义事件,中、南部亦于次年6月相继蜂起,台人武装抗日自此进入第二期,并且持续到1902年五月底林少猫被捕杀为止,前后历时七年。本时期的作战型态是游击战,人数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且蔓延全台,此起彼落;他们以深山幽谷为根据地,神出鬼没,使日人穷于应付(赖建国 1997,60)。

这一期的抗日可以说是第一期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的延伸,在国家认同上仍以清朝为对象,并且以“清朝皇帝”的大义名分动员群众,旨在打倒日本,匡复清朝旧政。其中少数另建纪元、自封为帝或总统者,也都对清主表示效忠,与台湾民主国一边宣称独立,同时又宣称“仍应恭奉正朔”,皆属同一模式。

【第三期的武装抗日】
汉人武装抗日的第三期,自1907年的北埔事件起,到1915年的西来庵事件为止,总共有13起零星武装抗日事件。但是,除了最后一次的西来庵事件外,规模都很小,还有的事先就被发觉捕获,因此和过去大规模的起义不同。

在这些事件中,有11件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后,并且有4件是受到辛亥革命的刺激而发动的。13起事件中宣称要将台湾收入中国版图的有4件,称王称帝、要自立台湾王朝的有6件,两者皆可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