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使用什么操作系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59:15
科研人员使用什么操作系统?是否内部开发内部专用的?若使用通用操作系统是否使用Linux?若使用linux,使用什么linux?可否介绍给在下使用?

问题补充:
我想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所以没发到计算机的分类。若发到计算机分类,普遍的就算是专业计算机工作者也很少接触科研人员,也就很少接触科研人员使用的计算机。所以不算发错分类。
谢谢。那使用何种linux?

那究竟用哪种linux?红旗linux6有没有?能不能把linux只留下内核和外壳,其它部分都自己编写。或者只留下linux内核、外壳,自己编写的其它部分,和声卡、显卡、网卡、键盘、鼠标驱动。其它一样多余的程序都没有,完全没有以上之外的任何一个程序?

就是说linux操作系统是否足够模块化,任何一个程序的安装、删除都不影响其它任何程序的工作?若模块化,模块化是否在用途针对某种工作的软件上,还是在程序的更基础层次上实施模块化,也就是更基本功能上程序模块化?
我以为在传统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和各部分的通讯能力对计算机能力的决定较大。在下认为,linux操作系统,传统的计算机,不能用于尖端工作。
就是直接用在4个cpu的计算机上,但要设计操作系统的时候做这个设计。那linux究竟有没有比较理想的模块化?红旗linux怎么样的?

日常办公都是用windows的,如果做项目的话要对操作系统选型,对于Linux,用redhat,SUSE比较多,其实无所谓,不管什么Linux,内核都一样的。这些发行版本只是在内核外面加了很多应用程序。
Linux是支持smp(对称多处理)的,无论你搞几核,16核,32核,都一样跑。
不过目前多处理器并行运算做得还不是很好。内核也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现在上层很多应用程序都是单线程,不能很好得支持多核并行处理。
模块化是linux的一个特色,例如驱动,都可以做成模块,需要时装载,不需要时卸载。这样的话,如果你想往内核里加一个自己的功能,就不需要修改内核源码,可以编写一个模块,加载该模块即可

  体制内的具有保密性质的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般是不用微软操作系统,他们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由自主研发的基本内核层和基于FreeBSD(一种Unix操作系统)改造的系统服务层组成,是一个拥有层次式内核、安全等级达到结构化保护级、能支持多种微处理器和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并与Linux目标代码兼容的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实现了典型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强实时性、可扩展性和软硬件适配性等特点,系统整体性能与国际主流Unix操作系统相当,部分性能指标以及实时性指标更好。

理工科的一般用Unix,BSD,Linux等系统,其他社会科学类的一般就用windows。

Linux方面一般用Fedora,SUSE,RedHat AS,FreeBSD(严格来说BSD其实是Unix)的比较多。

我个人不太喜欢红旗Linux。不是崇洋媚外,是实在受不了它。

Linux可以在不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顺利运行在四CPU(不是4核)以下下的PC机和服务器上,大型机及更高配置机器一般使用Unix。不知道您所谓的传统计算机是什么概念。

程序的模块化是为了稳定性(鲁棒性)和易操作性,不至于像windows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程序错误就可能引起系统崩溃。

linux的组成模式确实有点模块化的倾向,但是并不是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