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表现孤僻,哪有好的心理医生帮帮忙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08:00
我的小外甥现在上一年级了,老师反映上课精神不集中,盯着黑板却不知道在想什么,不回答问题,下课从来不和别的孩子玩,很听话不调皮。可是在家却非常调皮,也很开朗,我姐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希望各位出出主意。
如果有好的心理医生请介绍一下,谢啦!

首先,家长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过分地溺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地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渡。

  其次,家庭与学校应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至老师和家长彼此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使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

  其三,培养孩子的心理调适与平衡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对表现出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调适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与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心理调适和平衡能力,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应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龄人交往,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加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孩子产生优越感,养成任性、倔强的习性。

您外甥应该是怕陌生 应该多外出交几个朋友 在一起玩

参考男孩林彤声的案例,去搜索引擎上搜吧

孩子的心里上有了落差。 家长可以调查一下,别的孩子是什么生活情况。自己的 孩子是不是和别的孩子的处境不一样。 小孩子希望自己的玩伴和自己的情况差不多。她才没有顾虑。 如果有什么悬殊, 被的孩子同样会找跟他们一起的玩。 再有90后的孩子个性比较强。 你要花时间去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