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冬至大于过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6:27:09
详细的。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冬节”、“正冬”。相传黄帝时将冬至十一月作为岁末之月,冬至日作为朔日(春节)进行年终大祭。汉代以前,皇帝作为上天的人间代表,冬至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天神人鬼”祭祀仪式,以此作为沟通人神的特殊仪式,确定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表达对天的敬畏。至汉武帝时太初改历,实行夏历,将岁末推后至十二月,岁终祭祀才与冬至相分开。
但自汉代以后,人们将冬至作为节日来对待,其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年,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节前后几天全国上下都放假,百官不听政,择良辰而省事,边塞闭关,商旅停业回家,百姓相互拜访贺冬。冬至节这天,皇帝要亲率文武百官至南郊行祭天仪式;次日,文武百官着新朝服,入朝庆贺,表达臣子的祝福;因冬至日处于岁末,是历法推算的重要观测点,所以皇帝向文武百官颁发或馈赠历书也多在冬至日进行,其做法类似于当今社会年终送日历习俗。
旧时民间冬至节的祭拜活动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冬至祭祖为秦汉以前过年习俗的遗存,是人们向祖先汇报一年的丰收情况,祈求祖先保佑的行为。冬至祭祀为大祭,一般全族人都要参加,祭祀地点多选择家族祠堂或坟前。祭祀完毕,家族聚餐,若家中有人外出未归,则留出空座,摆上碗筷,象征性加些饭菜,以表示对家人的思念。读书人要祭祀先师孔子,因冬至如同过年,等同于增寿一年,所以冬至日要悬挂孔子像或设孔子牌位,行释菜先师礼,即以芹藻之类祭祀先师。是日,学生还要备礼看望老师,酬谢一年的教育之恩。
传统阴阳观念认为,冬至天阴冷到极点,阴盛而衰,阳气始生,所以冬至节晚辈要拜见长辈,并向长辈敬献袜、履之物,表达对长辈的祝福——顺阳而长,健康长寿。如今,此俗已变成姑舅向晚辈送礼物,男孩多送虎头鞋、虎头帽之类,女孩则送凤纹鞋帽衣物等,寄托长辈对晚辈的呵护。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