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47:11
zcvDASgfvDAS

孔子尽人事,遵天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讲仁义礼智信,主张学而优则仕。为学的宗旨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果 平天下

老子主张清净自正,无为自化。他的思想是要人们抛弃知识,返朴归真绝不刻意尚行。抛弃圣,智,仁,义等概念。老子认为只要人们的知识少了,思想也就单纯,思想单纯了民风就纯朴,民风纯朴了天下自然太平。所以他在道德经第三章写到“不尚贤和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认为孔子提倡仁义乃是社会的退步而不是进步,如果社会真正和谐太平的时候就无需仁义孝慈这些字眼了。

孔子的品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