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与日语语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10:02
汉语中是否存在一些语法问题用我们本国的语法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或者解释起来很困难,但是借用外国语法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
或者是日语语法中存在一些语法问题也需要借助汉语的语法来解释。
如果有这样的语法现象,可不可以举例说明啊?

汉语发展到现在,和古汉语有了一些差别,很多说法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存在了,反而是古代传到日本韩国等地的一些古汉语说法得以保留,这一点和南方方言中留有大量古汉语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比如汉语里的“走”这个词,现代汉语里是一步一步满满移动的意思,而古汉语里则是跑的意思,这一点在日语里依然如此。“飞沙走石”,沙都在飞了,石怎么还镇定自若地走呢?其实不是,要知道这是跑的意思,这个词的气氛就能出来了。如果学了日语,对“走”这个词的认识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日语里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东京上野车站有个出口叫做“不忍”,日语发音是しのばず,也就是忍ばず,这是忍ぶ这个动词的否定式,本来是不会写成“不忍”的,这里实际上是借用了汉语中的否定词前置的语法习惯,实际上就是忍ばず一词的汉语翻译,如果要让日本人理解这个变化,使用汉语说明是最方便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语言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你所说的现象一定是存在的。仔细找能找很多例子。
汉语、日语都是很系统的语言体系,并不存在用他们自身解释不了的语法现象。只是有些语言、词汇、用法并非其传统的样子,那是因为文化交流吸收了外来语的缘故。对于外来语,确实需要到外语中去追根溯源,但这并不等于本国语法就失效了。
古汉语也还是汉语,古汉语语法也还是汉语语法,学习汉语不能光学现代汉语,就好比你记事不能只记今天的事情一样。走,在古汉语中就有跑的意思,何必用日语解释?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而演化的。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汉语、日语在发展、演化中都吸收了很多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这些外来文化被引进后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成为本国、本民族语言的一部分。涉及到这些舶来文化的时候,如果从本国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它的根源不在这里。这时就需要了解相应的外国、外民族文化。
中日文化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的变化来说明:写真。现代汉语当中,写真这个词很常见,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比如某某明星出了新的写真集等等,我们都知道这就是照片的意思。但是在传统汉语当中写真并没有这个意思,其实这个意思来自日语。日语当中,写真一词就是照片的意思。那么日语中的写真这个词从何而来呢?来自古汉语。古汉语中有写真一词,是绘画术语,意思就是画人物肖像。写真,原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