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斯带形成原因,工业中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34:11

吕德斯带是指退火的低碳钢薄板在冲压加工时,由于局部的突然屈服产生不均匀变形,而在钢板表面产生条带状皱褶的一种现象。吕德斯带的危害:吕德斯带会导致产品特别是冲压件表面质量降低,会造成废品、次品,吕德斯带就是在缩口工序产生的。一次口部退火时,受热传导的影响,斜肩处也产生退火,缩口时,斜肩附近的区域变形量很小,符合吕德斯带产生的条件。产生的吕德斯带也正好位于这个区域。经口部退火的成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再产生小的塑性变形,同样还会在这一区域产生吕德斯带。
鉴于上述吕德斯带的产生条件,在进行冲压工艺设计时,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口部退火时,尽量缩短退火区长度,以降低斜肩附近区域的热影响温度,提高该区域的变形抗力,减小局部屈服的倾向性,可有效预防吕德斯带的产生。
(2)降低末次拉伸的口部加工率,取消一次口部退火工序,压底工序完成后直接进行缩口,使容器斜肩部位处厂连续两次冷加工硬化状态,这样,缩口时变形部位无屈服现象,可杜绝吕德斯带的产生。此方法只适用于缩口加工率较低的产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口部壁厚在1mm左右的无斜肩薄壁制品,缩口加工率很低,即使采用上述措施,仍难收到良好效果。若取口壁厚过小,其径向变形抗力过低,缩口时会产生通体折叠。对于此类制品可采用如下措施:
增加末次拉仲半制品的长度,缩短一次口部退火变色区长度。采取这种措施,叫防止缩口时产生通体折叠,至于产生的吕德斯带,因其集中在口部退火变色区内,可在以后的机加工序中切除。
(3)改进原材料的浇铸上艺,以减少原材料中气体原子特别是氮原子的含量。
氮是随炉料进入钢中的。在冶炼过程中,钢液也从炉气中吸收一部分氮。因此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氮。对于原材料的浇铸,建议采用真空浇铸技术,对钢液进行脱气处理,以减少钢中气体含量,使钢液更纯净、组织更致密,从而提高钢液质量。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直接选用无间隙原子钢(IF钢)作为原材料,可杜绝吕德斯带的产生。
(4)产品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取消二次口部退火工序,可有效地预防成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吕德斯带,若成品能在时效期内使用,也能有效防止吕德斯带的产生。
以上措施,若能在设计工艺时综合利用,能最有效地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