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各小说对儒释道是怎么影射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15:49

儒家思想。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陈家洛是红花会的领导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反清复明成功,为此他积极努力,联合霍青桐的族人一起对抗清军,但是由于我本人并不喜欢他所以所说不多。
  接着是道家思想。这个完全不用考虑就是《倚天屠龙记》,因为道教的最富盛名的武当派开山鼻祖即在此,张三丰当年于三峰之前忽然顿悟,于是创立了武当派,之后,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赶上少林,与之其名,《倚天》一书就在此基础上开展。在张无忌身上可以明显的看出道家思想的痕迹,他凡事没有主见,总是事情来找他,他再硬着头皮去解决。道家讲求凡事不强求,一切是天意,张无忌深谙此道,完全没有积极主动的意思,答应娶殷离是因为她的主动要求,再后来面对谢逊的要求,他又娶周芷若,再者,面对小昭的暗自倾心,赵敏的大胆热情,他都招架不住,希望全娶了。练成乾坤大挪移,成为明教教主,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就如太极掌法一般缓慢渐进。不过或许如此,他的结果还算可以,可以说是道家遁世思想救了他吧,使他免于被朱元璋抢夺地位而杀死,是幸也是不幸。
  最后是佛家思想。首推《天龙八部》,不为其他,最关键的是此作品中的第一高手是少林的扫地僧。天龙八部之名本就取自佛教经典,此书完全是一本佛教寓言故事,叫人如何做真正的人,标准就是那结拜三兄弟,萧峰,虚竹,段誉,此三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佛教思想的洗礼,萧峰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就是少林玄字辈的智者。虚竹从小在少林寺长大,与佛是密不可分,段誉是生在大理,那里是佛教盛行之国,如此一来,佛家思想理所当然是这本书的主心骨。如萧峰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最后为了救辽宋子民免于战争,自刎而死。可敬可佩。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影射?呵呵。都是人们附会的,金庸徒有其表。